氣候業務不同于天氣預報。影響氣候的因子紛繁復雜,做好氣候預測有很多難點,需要大量科學研究,形成針對不同監測預測對象的氣候算法。從這個角度說,氣候業務的核心是科學研究和氣候算法。以前,不少研究成果和算法掌握在科學家個人手中,輪上誰值班,誰就使用自己更習慣的算法,甚至連最終的業務產品也沒有統一標準。
4年前,國家氣候中心開始信息化改革,一是理清核心業務,讓整個業務流程更順暢;二是讓科學家眾智、眾創參與業務發展,縫合科研和業務兩張皮。而切入點就是CIPAS2.0。
2014年,王國復接過重任,開始組織開展全面的業務梳理和分析。經過多輪研討,逐步理清主要業務需求——多達774項業務點。例如,劃定氣候與氣候變化監測業務,就包含全球海洋、大氣環流、極端氣候事件等多要素、多維度、多時間尺度的實時滾動監測等200多個業務功能。
經過兩個多月的詳細設計、10個月的系統開發,2015年5月31日,智慧型氣候眾創業務平臺——CIPAS2.0的原型系統上線,緊接著是漫長的業務驗證。國家氣候中心組織成立數據應用環境建設組、業務分析組等專家組,對提交的數據、算法和產品規格進行全面驗證。最終,該系統于今年7月通過中國氣象局業務化能力評估專家組的評審與驗證。
如今,CIPAS2.0整合集成了動力與統計相結合氣候預測系統、多模式集成氣候預測系統、氣候極端事件監測系統、ENSO(厄爾尼諾/拉尼娜)監測預測系統等一批原本分散的國家級氣候監測預測業務系統,集成了430個氣候算法,系統功能覆蓋氣候監測、預測、產品檢驗、產品制作和診斷分析等核心氣候業務。CIPAS2.0基于“氣候算法組件庫”和“業務流程引擎”等技術,建立了眾創開發平臺,實現科研向業務的快速轉化。
國家級和省級氣候監測、預測和服務不一致的問題也得到了初步解決。CIPAS2.0強大的科技轉化和中試作用,使得科學家可以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對科學機理和算法的研究上。
CIPAS2.0統一部署在國家級資源池中,不僅是國家級業務平臺,也是省、市、縣級氣候業務人員的重要業務工作平臺。各省級氣候中心參與熱情高漲。上海市氣候中心根據本地特色需求,對CIPAS2.0系統進行二次開發,增加大量自身研發的各類氣候監測預測指標,形成面向服務的業務平臺;河南省氣候中心對本省氣候業務系統進行整合,基于CIPAS2.0,研發了黃河流域氣候監測預測、延伸期預測、多模式預測對比檢驗等功能,打造成一個省級統一氣候業務平臺。
王國復說,從兩年來的試運行來看,CIPAS2.0是典型的大數據和信息化平臺。但不只如此,業務系統不是簡單的信息系統,而是很好把握了氣候業務和氣候科學未來方向,激勵眾創和成果共享的業務循環發展的良好生態。下一步,CIPAS2.0還將走出去。“很多國家都將氣候預測作為科研領域,作為國家業務的相對較少,開放的CIPAS2.0勢必能走得更遠。”他表示。
網站首頁 | 公司簡介 | 企業文化 | 發展歷程 | 資質榮譽 | 研發實力 | 員工天地 | 聯系我們
Copyright © 2016 北京中科輝豐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
服務熱線:13011171997、13683158309 E-mail:[email protected]
地址:北京市豐臺區成壽寺路1號樓11層1102
京ICP備1707124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