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百萬企業上云”來自2017年11月國務院《關于深化“互聯網+先進制造業”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》,“鼓勵中小企業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”。
基于目前的推進現狀,徐文光認為,還需要增強百萬企業上云的使命感和緊迫感,優化國家相關政策,營造社會氛圍,精準提升工作實效并且確保實現安全。
建議還援引阿里研究院的公開數據,在阿里云平臺上,北上廣蘇浙五省份消耗了全國68%的云計算力,而西部地區的省市還有很大上云空間。
作為全國信息經濟的發達省份之一,浙江早在2017年4月就率先吹響了向云計算要發展新動能的戰略行動,提出推動“十萬企業上云”,構成“云上浙江”。
浙江的“十萬企業上云”得到了各云計算服務商、各生產企業的積極響應。2017年10月,浙江提前兩個月完成全年計劃。
以阿里云為例,據前不久公開消息,阿里云支持了行動中近五萬企業上云,將其所擅長的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賦能給各行各業,尤其讓制造業通過人工智能獲得新活力。

阿里云ET工業大腦先后入駐中策橡膠、盾安新能源、恒逸石化等標桿制造企業,并且取得顯著效果。以與中國最大紡織原料供應商恒逸石化的合作為例,雙方將降低能耗、提升燃煤發電效率作為突破口,預測單個工廠一年可節省燃煤成本千萬元。
浙江省經信委總工程師厲敏曾向記者表示:“‘十萬企業上云行動’大大推進了企業‘互聯網+’進程,許多企業嘗到了觸云甜頭。在這個過程中,傳統制造業在‘云上’也實現了自身產業升級,打通了浙江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入融合的‘任督二脈’。”